采用免眼罩摄像系统进行视频甩头试验

 

 

 

 

采用免眼罩摄像系统进行视频甩头试验:测试婴儿和儿童半规管的前庭眼动反射增益正常值

 

 

 

Sylvette R. Wiener-Vacher1 ,2 *和Sidney I. Wiener3

 

 

1 法国巴黎Robert Debré大学医院耳鼻喉科前庭诊断室,2 法国巴黎Robert Debré大学医院,INSERM U-1141,3 法国巴黎PSL研究大学法兰西学院跨学科生物学研究中心(CIRB),CNRS,INSERM

 

 视频甩头试验(VHIT)被广泛用于诊断成人半规管功能障碍。但经典的VHIT测试系统需将该系统的眼罩牢牢固定在头部,这是婴幼儿无法忍受的。头部和眼球的非接触视频诊断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儿童的VHIT操作流程和正常值。测试了303名健康受试者的所有的前庭眼动反射(VOR)增益,其中包括274名儿童(2.6个月至15岁)和26名成人(16至67岁)。我们采用了欣纳希™Synapsys®™(法国马赛)VHIT Ulmer系统,其免眼罩摄像头可测试头动和眼动。HIT以快速脉冲进。测试通常持续510分钟。在3个月大的婴儿中,VHIT的测试复制性良好。在大约6岁之前VOR增益随年龄增加迅速增加(且不同半规管之间存在差异),然后增加速度放缓,到16岁达到成人水平。其增益值在幼儿和垂直半规管中变化比较大,但对比左右侧半规管之间没有差异。VOR增益的正常值可以帮助诊断患者的前庭功能障碍。在人工耳蜗植入前,采用VHIT测试有助于避免单侧前庭功能残留的患者因手术而完全丧失前庭功能,以及由此导致的患者运动障碍和认知发育障碍。

 

 关键词:平衡障碍 balance disorders,晕vertigo前庭 vestibular前庭眼动反射 vestibulo-ocular reflex儿童发育 child development,凝视稳定性 gaze stabilization

前言

 

前庭系统的其中一个重要功能是在头部运动期间固视靶点。藉此可通过头部旋转激发的前庭眼动反射(VOR)来评估半规管功能。VOR乃通过控制眼球运动反向同步头部运动方向而保证眼球固视靶点。头脉冲试验(HIT,又甩头试验)是一种在临床广泛采用的诊断方法,用于检测在患者保持固视时,在每对半规管平面内突然、小幅度的头部旋转(头脉冲运动)时,补偿性眼球运动能否充分锁定非移动靶点(1,2)。重度前庭管功能丧失的特征是,在甩头运动后,有时临床医生可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矫正性扫视[又称为“显性扫视”(1,3)]。此时,VOR能使眼部运动充分补偿头部运动,且在头部旋转过程中眼球会偏离靶点。矫正性扫视将使眼球凝视重新返回到靶点。注意,肉眼直接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只能诊断重度半规管功能丧失,而无法对VOR增益进行定量分析,且能始终检测到矫正性扫视,尤其是扫视发生在头部运动早期。

在甩头测试(VHIT)期间采用视频摄像系统可以客观和精确地测HIT期间的甩头速度,并准确地描述VOR特征。该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计算VOR的增益,即补偿性眼球运动峰值速度与头部运动峰值速度的比率。VHIT摄像还可以揭示头部运动期间发生的矫正性扫视。后者因其通常无法通过肉眼观察(1)检测到,故又称为“隐性扫视”。这些通常发生在轻度部分前庭损失或代偿性前庭损失(1,3)。因此,VHIT被认为是有价值且有效的诊断成人单侧和双侧水平和垂直半规管功能丧失的手段(2)。

VHIT摄像系统的摄像头固定在眼罩上,测试时将眼罩紧紧固定在成受试者头部(2)。其测试结果与用巩膜扫描线圈记录系统测的HIT进了比较。后者多被认为是测眼球运动的最精确技术。这项研究表明,当某些参数锁定,VHIT测试即可提供可靠的数据。当甩头速度较大时(尤其是高于200°/s)和垂直半规管受到刺激时,VOR增益值降低(2,3)。在前庭部分丧失时,低甩头部速度(<100°/s)刺激下,VOR增益可能显示为正常,因为此时已经发生了补偿性扫视,而较高的峰值甩头速度可以揭示半规管功能丧失。另请注意,在前庭参与很少或没有参与时,在低甩头速度(<100°/s)下,有可能观察到跟踪性眼球运动(4)。因此,这些研究者提议,VHIT刺激的峰值甩头速度应超过150°/s(2,3)。同一团队最近的一项研究(5)表明,VHIT的VOR增益值

(尤其在测试垂直半规管时)受患者注视靶点的偏离视角影响:垂直半规管的VOR增益值随着相对于垂直半规管平面的凝视偏离角度而减小。因此建议垂直半规管测试的固定偏离角度为±40°(相对于垂直半规管平面)(2,5)。

最近发表采用眼罩的检测系统对健康成人受试者进VHIT测试的VOR增益的正常值(6–8)。这些研究揭示VOR增益尤其是在老年受试者中)的某些变化。但目前仍然没有儿童直接HITVOR增益正常值,尤其是幼儿。这可能是因为以前缺乏适用儿童诊断装置/缺乏操作流程目前有部分发表的数据,但样本较小且龄组大(912岁)。在,我们报告了最近已经商业化的VHIT诊断系统(13)操作流程测试结果该系统采用免眼罩摄像技术记录了眼球和头部运动,无需在受试儿童头上固定令人不适的摄像装置(如紧密固定在头部眼罩)。

材料和方法

受试对象

所有受试者都健康,没有神经、前庭、眼科或眼动异常方面的病史(通过完整的神经耳科学-前庭临床检查和完整的前庭评估组合测试)或其它相关病史。包括眼镜视力矫正的儿童。他们皆为医院工作人员、朋友和患者家属中招募的志愿者。选择受试者16龄组,每组均有足够的样本中儿童组由115岁的儿童组成,每组年龄跨度1周岁16岁及以上的受试成人编入对照组受试样本包括274名儿童,每组至少10名受试者。男孩和女孩在每个组中良好的代表(见1)。对照组26名健康青少和成人组成(1667岁,中位数=22.412名男性,14名女性)。由于预试验的数据显示幼儿VOR增益值变异龄较大儿童和成人大,故我们刻意将幼儿受试者7岁及以下)占比提高。所有受试者都没有任何耳科、前庭或神经系统疾病9岁儿童因持续数天的急性眩晕发作而退出观察

所有受试者父母和成年受试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我们收到书面《知情同意书》均有受试儿童辨识照片。该研究严格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伦理标准,并获得法国巴黎CPP人保护委员会)的批准。

img6

图1 | 儿童组和成人对照组的年龄和性别构成

 

设置和操作流程

采用欣纳希™Synapsys®(法国马赛)VHIT Ulmer系统对儿童进行的VOR测试通常遵循与成人相同的操作流程2,14)。前的研究报告已经就采用该系统对成人进行测试操作流程详细了描述(13)。然而,针对幼儿需要对该流程一些调整才能使幼儿能够接受该测试。5岁以下的儿童侧坐在父母或监护人上,面对摄像头距受试儿童90厘米)(2)。56岁的孩子比较顺从,通常可以独自坐在椅子上。嘱受试儿童注视其正前方11.3m距离处的靶点(闪光玩具、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靶点固定在墙上或固定在该测试系统支架的面,并在测试期间保持在同一位置。(或鼓励受试儿童目光注视靶点测试者立受试儿童身后,将置于受试儿童头上(见图23补充材中的视频S1S2)。然后测试者施加一个短暂可预甩头运动(角度范围约为10°–20°,嘱咐受试儿童要抵抗或试图协助测试者若欲在水平面进行甩头运动刺激半规管),头部略微向前倾斜30°,然后向左甩头若欲刺激垂直半规管,即刺激左前和右后(LARP)和右前和左后(RALP)半规管则在偏离矢状面约40°方向固定靶点头部则处平面。然后,将头部相对于身体前和后方施加甩头运动[参见参考文献(7)图1]向左偏向进行垂直甩头刺激的是RALP半规管,而反之刺激的是LARP半规管。通常,刺激外侧半规管试验操作比较容易,故往往在刺激垂直半规管之前进行。进行甩头方向(和刺激某个部位的半规管顺序应尽量随机,以免受试者预判甩头运动方向。在测试过程中,合格的刺激水平或垂直半规管的甩头操作的方向和平面将会显示在欣纳希™Synapsys® VHIT Ulmer系统的监视器上(例如,图3A右上角的蓝色所示在每次甩头运动时,都会叠加录制一次受试儿童面部实时视频。此视频反馈可引导操作人员尽量在正确的平面刺激成对的半规管(参见23;补充材中的视频S1)。系统会自动剔除不在正确平面或甩头速度足的试验结果

A person holding a child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2 | 受试儿童(此,18个月)坐在母亲腿。母亲正努力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相机后面的闪光靶点操作员站在孩子身后旋转头部,同时查看在线视频显示(在母亲身后)。

动与眼动记录

欣纳希™Synapsys® VHIT Ulmer系统的摄像头拍摄帧率100/秒。事实证明,该帧率足以准确测VOR其频率分远低于该帧率)、检测VOR期间发生的纠正性扫视扫视及补偿性扫视。系统对低于25 Hz视频低通滤波,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高频信号混叠。测试在光线充足的房间内进(以确保瞳孔缩小)。受试儿童坐在办公椅上。调整椅子的高度,使受试者注视靶点、其头部处于最佳高度,并位于摄像头视野中央操作者进行水平或垂直甩头试验

在测试某个半规管平面时,操作者务必达到120–150°/s的甩头速度(否则,欣纳希™Synapsys® VHIT Ulmer系统将会剔除未达标的测试结果)。所测甩头试验半规管平面顺序和方向均可在系统里面设置成随机进行,旨在使甩头方向尽可能预判,以减少受试者预期主动配合(参见补充材的视频S1在实践中,对于龄较大的儿童,我们首先在水平面上进行10甩头,左右各5次,顺序随机。然后,我们继续在相应的垂直半规管平面(LARPRALP)以随机顺序

 

 

img8

3 | 该图显示测试一名正常9岁儿童双侧成对半规管的结果欣纳希™Synapsys® VHIT Ulmer系统截屏)。(A)右后半规管甩头试验[处于左前(LARP)平面]。右上小图为系统屏幕显示患者眼球的实时视频,导操作者进行下一个甩头试验。蓝色方框提示操作者在左前垂直平面进行甩头试验,以获得对LARP半规最佳刺激。在正式甩头之前,操作者可以缓慢旋转受试者头部,以验证自己旋转的平面是否正确。(左下小图曲线显示次甩头试验的眼球运动速度。蓝色曲线对应左眼运动速度,绿色曲线对应头部运动速度阴影区表示用以计算VOR增益的取值范围。(左上小图半规管增益图称为“半规管图”),其中,填充有颜色的为已经测试的甩头试验结果。最大的圆点表示最近才做的试验每个长度表示VOR增益,其零点为中央毂边沿中的灰色圆点为被系统自动剔除的测试结果(譬如,受试者眨眼在健康受试者中,许多增益相同,可能会叠加位于半规管右侧的垂直绿色柱实时显示当前甩头(右下小图为最近一次甩头试验的视频录像在测试过程中可以回放该视频,以鉴别伪迹B受试者测试结果汇总表。(C)每次前庭眼动反射(VOR)增益所对应的峰值甩头速的函数。注意其点状分布越紧密,说明每次试验的重复越好表示该受试者测试的标准SD均低于0.05)。红色菱形代表右半规管的结果,而蓝色菱形代表半规管的结果(这些可在测试过程中显示在屏幕上)。

 

半规管和后半规管进行甩头试验。对于幼的儿童,我们从46半规管开始做甩头试验(左右),然后再刺激垂直半规管LARPRALP。如果受试儿童配合度高,我们则追加数次对外侧和垂直半规管的刺激,以求每个甩头方向均获得至少5有效结果。由于欣纳希™Synapsys®系统在甩头顺序上提供了广泛的灵活性,允许在同一操作中从水平半规管的甩头试验任意切换到两个垂直半规管的甩头试验,或相反切换从而大为提高了临床得以对所有半规管全面测试的可能性

对于幼儿,务必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通过玩具、游戏、奖励使其保持高度专注操作者务必非常耐心。与成人相反,大多数儿童会预期、抵制或协助甩头,因为玩具或其他靶点吸引他们的注意。颈部松弛使得甩头试验试验的目标是务必测得六个半规管中的每个半规管至少5个无伪迹甩头结果。操作者应进行幅度、被动甩头使甩头末相幅度(短暂的反向旋转)最小[Curthoys等人(14)McGarvie(7)Mantokoudis等人(15)先前对成人所描述的那样]。这所有的测试都是由同一个右手优势且经验丰富的操作员进的。

一些儿童不喜欢陌生人从后面抱住或触碰他们的头这是大多数测试幼儿失败的主要原因此时可嘱受试儿童父母婴儿头部,而操作者将手放在父母的手上进行甩头操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测试5次甩头速度均达到150°/秒以上此下限在测试外侧半规管时比较容易达到然而,在测试垂直半规管时则比较困难其甩头速度通常多在120–140°/秒和有效甩头试验低于5次)。在测试幼儿垂直半规管,我们有时不得不接受甩头速度低至100°/秒,因为通常幼儿能够耐受的最高速度。在测试婴儿时,我们通常会在测试结束尝试几次甩头速度高于100°/s的测试。如果成功,即对此次VOR增益进行特别标记,以查看其甩头速度是否一致。整个测试过程通常不超过5或10分钟

数据处理系统

欣纳希™Synapsys® VHIT Ulmer系统自动检测到甩头试验在哪个平面进行试验结果将依据特殊算法自动系统接受或剔在测试期间软件会自动计算)。其剔除条件为:是否检测瞳孔(眼球与摄像头的距离不当聚焦不当、眨眼,操作时部是否稳定甩头幅度是否过小可能超过其加速度低限但幅度等于7°),或水平加速度达到2,000°/²其峰值垂直加速度未达1,500°/秒²伴有眨眼的试验记录将先暂不纳入正式结果,稍后若记录的眼球运动状况良好,则可能自动纳入。这一功能在测试婴儿时特别有帮助,因为测试婴儿时很少有不眨眼。在本研究中,平均增益是基于每个方向获得4–10有效甩头试验结果而计算出的。

计算VOR增益之前,操作者检查每个受试者的部和眼球运动,以确保其符合刺激和记录要求,且没有伪迹(譬如,眨眼、回弹、因注意力分散造成不能注视靶点。在计算增益之前,还可以回放测试视频。随后计算分析16龄组中的每位受试者的VOR平均增益和峰值甩头速率VOR增益计算4(13)之,头部和眼球速度曲线最小二乘最佳拟合对齐最佳对齐所需的参数是增益计算的基础。该软件在头部运动开始后的前18毫秒内即可检测到VOR的开始(正常受试者VOR潜伏期)。若潜伏期超过18毫秒(仅在患有神经系统异常的受试者中发现),则VOR发生之前的运动轨迹增益计算中,以降低延时的VOR实际增益的评估(且务必对此进行矫正才可纳入)矫正性扫视(现象)是通过一种算法来获得的,即,眼球运动的相位偏离靶点大于或等于。该算法还通过检测眼球速度的拐点来计算何时发生扫视。扫视时间是从眼球的峰值角加速度获得的(4B)。头部运动期间发生矫正性扫视(隐性扫视)时,扫视前的眼球运动才计入VOR增益的运算。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a graph of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图4 | 前庭眼动反射(VOR)增益计算[也可参阅参考文献(13)]

(A)       眼球运动(蓝色)和头部运动(绿色)速度轨迹叠加。该程序确定峰值头部加速度的时间。然后计算每个甩头的头部峰值加速度之前40毫秒到之后80毫秒区间的增益。先眼球和头部速度曲线在时间和振幅上对齐,以使其差异最小化(通过改变两个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增益和潜伏期)。图中的红色阴影区为其对应最小误差其计算后的重叠结果显示在小插图中

(B)       出现矫正性扫视(病现象),则进行相同的计算,但其所分析的时间区间(在两条虚线之间终止在扫视开始时间(tsaccade),即对应眼动速度的拐点。其计算后的重叠结果显示在小插图中。该计算结果同的半规管测试结果,其速度与图4A的速度相反(欣纳希™Synapsys®公司提供的图略作调整

分析统计

计算每种半规管(前、侧或后半规管)的对称性,作为左右增益之差的绝对值。我们采用Sigmaplot® (Systat Software Inc.)统计学检验。这些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Dunn事后多重比较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Pearson矩乘积相关性。对各半规管进单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并根据受试者的平均VOR增益计算置信区间,同时考虑每个龄样本的大小(每个龄组有10名或多受试者)。采用在线工具(16)计算95%置信区间为1.96SEMZ值。Microsoft® ExcelCONSUM分析(17)作为计算公式,以确定VOR增益曲线中的拐点作为龄函数来自每个(左和右)半规管的所有个体数据用于计算

结果

 

非常年幼的儿童进行垂直半规VHIT将更加困难。所有受试儿童都成功测试了双外半规管,但在少数(n = 10,年龄均小于3岁)儿童中,所有垂直半规管甩头试验均未达到高速度至少重复5的要求。然而,在一个3个月大的婴儿中,可以进行完整的测试(见图5)。在例中,最年的婴儿因其耐受度低,头部垂直甩头速度只有100°/s。在健康人群中,总共测试了548半规管536个前半规管537个后半规管。我们通常有前庭功能障碍症状的儿童中采用测试序列揭示病理反应(图6即为例)。

在所有半规管刺激的汇总数据中,VOR增益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对1至15岁年龄组的分析;Pearson矩乘积相关性系数 = 0.39,p < 0.001)(图7)。对增益值的Kruskal-Wallis检验揭示出这一年龄变化规律H = 89.7,df = 15、p < 0.001;由于该数据集没通过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p > 0.0故在此采用非参数统计5)。Dunn事后多重比较检验p < 0.001)显示,1、2、3岁年龄组的增益值明显低于10至15岁年龄组的儿童和成人。在10-15岁的儿童和成人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Dunn的多重比较事后检验,p > 0.05)。这些数据的正常值,以及95%的置信,见表1。

然而,随着龄的增长,VOR增益的演化似乎并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为了揭示拐点,我们采用了CUSUM方法(17)CUSUM曲线的斜率变化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拐点。这显示主要拐点出现在6岁和16岁(见图7)。因图6中的数据分别展示了6岁之前和之后数据的两个回归。在7中,第16组的Pearson矩相关系数为0.25p < 0.01,对于第715组,Pearson矩相关系数为0.10p < 0.01

 

同一受试者随后的观察发现VOR增益变化很小(如3B)。每个半规管增益的的SD(σ)(例如,5B6B将依据于每个受试者所有六个半规管的检测值算出。然后将每个龄组的这些值一起平均,如表2所示。某个个体各半规管VOR增益的变化似乎随着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大致67岁后保持相对稳定

我们未能正常儿人群中发现侧、前或后半规管增益在左右侧之间存在任何统计学显著差异(MannWhitney秩和检验,p > 0.05)。具体左右之间增益对称性(百分比表示,零表示对称)为:外侧半规管4±1%,前半规管6±4%半规管6±2%2岁以下幼儿发现半规管增益的对称性较大(15±7%)(见表3)。因此,在以下分析中结合了左右两侧相应半规管的数据

各个半规管VOR增益与龄的比较表明,这两个因素都很重要(双向方差分析:df = 15p < 0.001半规管df = 2p < 0.001;相互作用显著df = 30p = 0.127)。前半规管增益平均值比外侧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平均值高3%HolmSidak方法p < 0.001),而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513)。因此,分别对三种同的半规管了进一步的分析。

随着龄的增长,各个半规管显示出类似的VOR增益增加变化趋势8)。计算作为函数的VOR增益均值的置信区间95%置信区间表明,增益值1出现10岁以上儿童的外侧和后部半规管,以及9岁以上儿童的前半规管

为了清楚地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观察了各个半规管增益随龄变化方面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半规管的数据正态分布ShapiroWilks检验,p < 0.05)。我们采用的两种方差分析显示龄因素对所有半规管的影响均显著(p < 0.001)性别仅对半规管有显著影响(p = 0.046),女性的值为1.001±0.005,男性的值为0.986±0.005。这种性别差异相对于龄差异来说相对较小龄和性别显著作用的情景出现在侧半规管。成对多重比较显示149龄组的女孩和男孩之间存在差异(HolmSidak方法,p < 0.05)。在第1组中,这现象可以理解为男孩女孩增益变化处于快速发育而在第4组中,增益的平均差异仅为3.2%。在第9组中,男孩的增益为0.93 ± 0.02,而女孩 为1.05 ± 0.02。

个半规管数据的CUSUM分析也揭示了两个变化的拐点。第一个是外侧半规管69.5个月,后半规管在6872个月,前半规管在68个月,说明这些相当一致。每种半规管类型的第二个拐点出现在16岁时。与分组数据一样,第16组的VOR增益增加快。第7组到第15组的增长速度较慢,最后在达到成人水平趋于稳定。

增益测结果的个体间变异性不大(儿童组的SD平均值=0.09,成人组的SD平均值=0.06;参见7上的误差)。总体而言,这种变化115组的龄(Pearson乘积矩相关系数r=0.159p<0.001)以及第16组(Pearson乘积矩相关系数r=-0.0805,p=0.0154)降低。然而,在第7至15组中,未发现显著差异(Pearson乘积矩相关系数r=-0.00150,p=0.969)。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diagram, line, plo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7 | 所有半规管组合的前庭眼动反射随龄增长而演化。(上图)平均增益(圆圈)和SD(误差条)以及6岁以下儿童(第15组)和6岁及以上儿童(第615组)的单独回归。(下图)CUSUM分析显示在大约6岁时出现主要拐点(垂直虚线)。

 

讨论

方法学考量

视频头甩头试验是一种有效、实用且快速的诊断工具,可用于检测最低3个月大的儿童的前庭功能障碍。与临床医生仅通过肉眼观察进HIT同,VHIT可以检测的矫正性扫视,后者表示前庭存在严重缺陷。VHIT的另一个优点是当VOR增益在0.60.7水平,可以检测前庭部分缺陷无论是否存在规则发生的隐性扫视。虽然通过与巩膜搜索线圈测相比,VHIT在青少和成人中得到了令人信服的验证(2),但事实证明,安装在眼罩上的视频系统对于能耐受的婴儿来说其操作不可行。然而,免眼罩VHIT使用和对操作流程的改进如本文所述)现已使该有效诊断技术用于儿科检。这些年幼受试者对相同刺激的重复测的低差异证明了该诊断技术的可靠性。此外,测试通常只持续510分钟。然而,执甩头试验的临床操作员务必经验丰富。指导操作员在某个平面甩头的视频反馈系统(欣纳希™Synapsys®甩头试验仪对缩短培训周期尤其帮助

然而,VHIT方法对儿童有局限性,尤其在年幼的儿童。他们通常接受有人转动他们的头。此外,幼儿的注意通常很短,他们的目光时常靶点上移开。为了激励幼的儿童持续注视靶点,我们创新吸引注意的方式(例如在靶点放置闪光的激光、闪光玩具、手机或平板电脑播放动画)。但由于这些靶点可能比较大儿童和成人采用靶点大,由此可能会导致这些非常幼的儿童的VOR值的差异增大(如我们所观察到的)。然而,Irving等人(18)观察到,通过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可使幼儿的扫视测试准确性有所提高,哪怕采用较大靶点(而是小点)。对于幼的儿童,眼球到注视靶点的距离也难控制。但通常将该距离保持在100130厘米的范围内,需要缩短。该距离可能是测结果的干扰因素(19)

我们发现这些正常儿童的水平、前部和外侧半规管VOR增益左右两侧之间存在任何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然而,采用眼罩的视频甩头系统,发现成人(7)的向或向右甩头VOR增益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推测,这种差异可能采用右眼视频记录测试系统有关当前观察结果也支持这一看法(3)值得注意的是欣纳希™Synapsys® Ulmer免眼罩视频甩头系统在进行垂直甩头时,记录单侧眼球运动,但其记录眼动始终与测试半规管侧。这可能会使得测试对称性减少免眼罩视频甩头系统还消除了在甩头过程中眼罩与头部的相对位移所产生伪迹从而对头部和眼球速度进经典分析而仅仅是进行位置试验(讨论见下)。而且该系统需校准,因和头动记录在同一视频中

如引言中所述,Weber等人(3)MacDougall等人(2)提出在临床实践VHIT务必在高甩头下进。低速甩头试验(低于100°/s不能揭示半规管功能部分丧失。大多数单侧前庭功能丧失的患者在低速甩头试验时其VOR增益正常(2,3),这可能是因为这些速度甩头常见于日常生活中,使得机体产生了代偿功能(2)因其颈部更柔软对儿童半规管进行甩头试验,而欲达到超过150°/s甩头速度还是比较的。对垂直半规管,很难达到150°/s的甩头速度通常只有120140°/s,最甚至低至100°/s

甩头速度可能的问题,因为在非常小的婴儿中,跟踪功能56个月大时才逐渐成熟(即接近成人水平)(20)。在成人中,需要快速的头部速度,因为在头部速度100°/s时,平跟踪可以代偿异常的低VOR增益。因此,在小于56个月的龄段,跟踪功能可能还够成熟,无法补偿VOR增益的减少,因此,在这些龄段,VHIT低速甩头刺激仍然可以揭示VOR增益的减少。在以100°/s低速测试婴儿我们仍然可以检测到两侧反应之间的对称这也可能表明其半规管功能减退

 

 

研究在既往关于正常成人受试者(68岁、13岁)或低龄人群3岁以上的儿童(1012)进行甩头增益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视角。作为对这些研究的补充,我们在此提供了儿童增益的正常95%置信临床患者进行诊断提供了参考值。增益异常值(通常<0.80)应与完整的前庭测试组合获得的结果进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包括动眼神经检查、神经学检查和前庭温度试验、旋转椅试验和颈前庭诱发肌源电位(cVEMP)测试等。由于2岁及以下儿童的测试存在诸多困难,且变异性大,因此建议在出现低增益值时进次测试进行确认。一般来说,增益低于正常值表明前庭功能丧失(2,3,14,21)。然而,当异常扫视超过靶点时,VOR增益高于正常范围,这可能揭示对应小脑异常(22–24)。

McGarvie(7)在成人各自半规管VHIT测试期间,发表采用眼罩的右眼视频甩头试验系统得的VOR增益正常值。值得注意,与经典测如本文所采用)相比,他们基于位置试验数据计算增益,因为他们发现此算法可以消除眼罩位移造成的伪影。他们报告表明VOR增益直到70岁都保持相对稳定,于是,我们合并了我们测试的1667岁成人组的数据。然而,在我们的儿人群中,VOR增益值随着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在16岁时达到成人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应的各个半规管增益的置信限包含有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的1.0值,但该值超出了或McGarvie等人(7)观察到的成人左后半规管刺激范围的上限。该问作者解释说,他们的值可能会受到仅记录右眼运动进行的影响。

在所有龄段,前半规管的VOR增益始终比后半规管或水平半规管增益值(尽管3%)。据我们所查到的文献我们研究首次报告此类观察,在解释此现象之前可能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VOR增益随龄的非线性演化

此研究中年龄VOR增益值比较低,并且随着龄的增长快速增长规则。CUSUM分析揭示其变化拐点在6岁(前半规管出现在45岁,外侧和后半规管出现在6岁)。此后增益随着龄的增长而缓慢增加,直到16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diagram, line, fon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8 | 各半规管的前庭眼动反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值和双尾95%置信区间)。 (下图)对各个地块的原始数据进CUSUM分析

 

在生命的最初56期间,高甩头速度的VOR增益的快速变化可能与解剖学发育和/或神经中枢通路的成熟有关因为据报道末端前庭器和一级前庭传入神经髓鞘发育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久就已成熟[如参考文献(25)]。

解剖发育可能在VOR增益演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颅大小(26)和瞳距(IPD)(27)发育拐点也出现在6岁左右。于是,前庭动眼神经反射必须随着颅骨生长IPD变化、前庭分隔距离和肌肉骨骼发育而变化IPD的变化可以改变眼球的静息会聚角,从而改变VOR增益。但基于从婴儿期到19岁(27)大样本IPD的观察在进行VHIT操作使得操作装置跟患者眼球保持的距离(100-130厘米)(超过15年中,仅偏离3/10),静息会聚角随年龄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人们认为会聚随年龄变化不会影响VOR增益演化

前庭眼动反射回路自适应性的变化可能反映在VOR增益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演变。Irving等人(28)的数据表明,扫视的渐近峰值速度从3到6逐年增加随后,到11岁和12岁趋于平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颈前庭诱发肌电位(cVEMP),主要拐点出现在11-12岁(Wiener-Vacher和Wiener,未发表的观察结果)。这表明6岁时VOR增益增加率的变化对动眼神经具有选择性,但对颈部肌肉对前庭刺激的反应没有选择性。然而,已发表通过综合感官测试(SOT)(29)的前庭信号对维持姿势平衡影响的数据似乎也显示出与此处所示的VHITVOR相同的转变,其中只有前庭(但不是视觉或躯体感觉)刺激是稳定的:与此一致,Steindl等人(30)的图2的SOT数据似乎在6和6和16岁均出现拐点年幼动物模型(31)和婴儿(32,33)中进的低速甩头试验研究表明,VOR增益远低于成人,并且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这些结果无法与目前的结果相比较,因为低速VOR涉及机制不同表明VOR的小脑控制发育延迟(22,31–33)在4-6岁以下的儿童中观察到的低VOR增益可能反映小脑对VOR的控制尚未成熟,且在生命的最初6年中增益的快速增加可能反映这种控制发育成熟所需的时间。

眼球屈光特性在儿童时期的变化,可能会VHIT操作时影响受试者对靶点的注视,进而导致VOR增益的变化受试儿童的近视40厘米的距离)也不利于VHIT操作(34,35)。在正常新生儿中发现远视在生命的最初34内减少,到68岁时达到正常屈光水平(正常视力成人)(34),这意味着近视幼儿测试时很不精确。由于视觉系统需要VOR对其进行校准(32),因此在非常幼的儿童中,先天性远视可能导致在13岁组观察到的VOR增益的变化

临床视角

灵敏快速和可靠的前庭功能测试技术发明临床诊断影响巨大。许多儿童因眩晕症状而被转诊,并且经常接受必要且昂贵的脑部影像学扫描婴儿需要全身麻醉)快速VHIT筛查和随后的前庭系列测试可以避免可以这些临床这些脑部影像扫描而且,临床对今早诊断前庭功能损失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对重度前庭功能损失患者适应性前庭康复治疗也需要及时开始进行,包括家庭成员的主动参与和对居家环境的适当改造(36未经治疗的重度前庭功能损失将会导致危险的姿态不稳、视力障碍、认知发育迟缓、和认知发育缺陷(37,38,且参考39有趣的是,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儿童从67岁开始获得相对于环境线索配置(称为位置导航)定向运动能(40),这与本研究察到的VOR增益演化规律相吻合。由于前庭功能障碍通常与听损失并存,因此对于处于关键发育时期的幼儿来说,此类发育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因此,在听觉假体人工耳蜗植入之前,确定是否保留唯一的前庭残余功能就显得至关重要,以尽一切努通过一次仅植入一个假体来保持这一基本的感觉输入(41) 。由于这些假体植入经常在非常幼的儿童进,因此VHIT此类筛查就显得非常实用。

结论

免眼罩视频甩头系统改良vHIT操作流程使得3个月大的儿童进vHIT操作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本研究给出的VOR增益正常值可以作为龄段儿科患者结果对比的参考。据报道,VOR增益在16岁后保持相对稳定(5,7),但在大约6岁之前会迅速增加,随后会以平缓速度演化到成人水平。

伦理学声明

受试儿童的父母和成人均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书。该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的道德标准,并得到了法国CPP(法国巴黎人保护委员会)的批准

作者贡献

SWV创建实验设计,进了实验,分析和解释了数据,准备了图表,并起草和修改了论文。SW对数据的分析、解释和呈现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对手稿的重要知识内容进了批判性修改。两位作者最终批准了要发布的版本,并同意对工作的所有方面负责,以确保与工作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相关的问题得到适当调查和解决。

鸣谢

所有使这项研究成为可能的志愿者和轻患者家属,感谢Audrey Lepriol,IDE,协助进行和优化测试。感谢France MaloumianCIRBCollège de France,巴黎)帮助准备数据,并感谢Stéphane Curcio提供图像和技术建议。

资金

资金由法兰西岛地区DIM Cerveau et Cognition提供。

补充材料

本文补充材料可点击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neur.2017.00434/ 

视频 1_ | 采用Synapsys®的屏幕截图对一名9岁儿童进行vHIT测试(马赛,法国)vHIT Ulmer系统。

视频 2_ | vHIT测试的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采用欣纳希™Synapsys® (马赛,法国)VHIT Ulmer系统。

 

 

 

参考文献

 

1. Weber KP, MacDougall HG, Halmagyi GM, Curthoys IS. Impulsive testing of semicircular-canal function using video-oculography. Ann N Y Acad Sci (2009) 1164:486–91. doi:10.1111/j.1749-6632.2008.03730

2. MacDougall HG, Weber KP, McGarvie LA, Halmagyi GM, Curthoys IS.The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diagnostic accuracy in peripheral vestibulopathy. Neurology (2009) 73(14):1134–41. doi:10.1212/WNL.0b013e3181bacf85

3. Weber KP, Aw ST, Todd MJ, McGarvie LA, Curthoys IS, Halmagyi GM. Head impulse test in unilateral vestibular loss: vestibule-ocular reflex and catch-up saccades. Neurology (2008) 70(6):454–63. doi:10.1212/01wnl.0000299117.48 935.2e

4. Buizza A, Schmid R.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 of smooth pursuit eye movements to different patterns of target motion. Exp Brain Res (1986) 63(2):395–401. doi:10.1007/BF00236858

5. McGarvie LA, Martinez-Lopez M, Burgess AM, MacDougall HG, Curthoys IS. Horizontal eye position affects measured vertical VOR gain on the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Front Neurol (2015) 6:58. doi:10.3389/ fneur.2015.00058

6. Agrawal Y, Zuniga MG, Davalos-Bichara M, Schubert MC, Walston JD, Hughes J, et al. Decline in semicircular canal and otolith function with age. Otol Neurotol (2012) 33(5):832–9. doi:10.1097/MAO. 0b013e3182545061

7. McGarvie LA, MacDougall HG, Halmagyi GM, Burgess AM, Weber KP, Curthoys IS. The video impulse test (vHIT) of semicircular canal function – age dependent normative values of VOR gain in healthy subjects. Front Neurol (2015) 6:154. doi:10.3389/fneur.2015.00154

8. Matiño-Soler E, Esteller-More E, Martin-Sanchez JC, Martinez-Sanchez JM, Perez-Fernandez N. Normative data on angular vestibulo-ocular responses in the yaw axis measured using the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Otol Neurotol (2015) 36(3):466–71. doi:10.1097/MAO.0000000000000661

9. Alizadeh S, Rahbar N, Ahadi M, Sameni SJ. Normative vestibulo-ocular reflex data in 6–12 year-old children using video head-impulse test. Aud Vestib Res (2017) 26(3).

10.Hamilton SS, Zhou G, Brodsky JR. Video head impulse testing (VHIT)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15) 79(8):1283–7. doi:10.1016/j.ijporl.2015.05.033

11. Lehnen N, Ramaioli C, Todd NS, Bartl K, Kohlbecher S, Jahn K, et al. Clinical and video head impulses: a simple bedside test in children. J Neurol (2017) 264:1002–4. doi:10.1007/s00415-017-8450-y

12. Ross LM, Helminski JO. Test-retest and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Otol Neurotol (2016) 37(5):558–63. doi:10.1097/MAO.0000000000001040

13. Murnane O, Mabrey H, Pearson A, Byrd S, Akin F. Normative data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SYNAPSYS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J Am Acad Audiol (2014) 25(3):244–52. doi:10.3766/jaaa.25.3.3

14. Curthoys IS, MacDougall HG, McGarvie LA, Weber KP, Szmulewicz D, Manzari L, et al. The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vHIT). 2nd ed. In: Jacobson GP, Shepard NT, editors. Balance Func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an Diego, CA: Plural Publishing (2014). p. 391–430.

15. Mantokoudis G, Saber Tehrani AS, Kattah JC, Eibenberger K, Guede CI, Zee DS, et al. Quantifying the vestibulo-ocular reflex with video-oculogra-phy: nature and frequency of artifacts. Audiol Neurootol (2015) 20(1):39–50. doi:10.1159/000362780

16. Soper DS. Confidence Interval Calculator for the Population Mean [Online Software]. (2017). Available from: http://www.danielsoper.com/statcalc

17. Taylor WA. Change-Point Analysis: A Powerful New Tool for Detecting Changes. (2000). Available from: http://www.variation.com/cpa/tech/ changepoint.html

18. Irving EL, González EG, Lillakas L, Wareham J, McCarthy T. Effect of stimulus type on the eye movements of childre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1) 52(2):658–64. doi:10.1167/iovs.10-5480

19. Finocchio DV, Preston KL, Fuchs AF. Infant eye movements: quantification of the vestibulo-ocular reflex and visual-vestibular interactions. Vision Res (1991) 31(10):1717–30. doi:10.1016/0042-6989(91)90022-W

20. Von Hofsten CV, Rosander K. Development of smooth pursuit tracking in young infants. Vision Res (1997) 37(13):1799–810. doi:10.1016/ S0042-6989(96)00332-X

21. Riska KM, Murnane O, Akin FW, Hall C. Video head impulse testing (vHIT) and the assessment of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function. J Am Acad Audiol (2015) 26(5):518–23. doi:10.3766/jaaa.14083

22. Robinson DA. Adaptive gain control of vestibuloocular reflex by the cerebel-lum. J Neurophysiol (1976) 39(5):954–69

23. Kheradmand A, Zee DS. Cerebellum and oculomotor control. Front Neurol (2011) 2:53. doi:10.3389/fneur.2011.00053

24. Shaikh AG, Marti S, Tarnutzer AA, Palla A, Crawford TO, Straumann D, et al. Ataxia telangiectasia: a disease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cerebellar control of vestibular reflexes. J Neurophysiol (2011) 105(6):3034–41. doi:10.1152/ jn.00721.2010

25. Heywood P, Pujol R, Hilding DA. Development of the labyrinthine recep-tors in the guinea pig, cat and dog. Acta Otolaryngol (1976) 82:359–67. doi:10.3109/00016487609120920

26. Pereira IMR, Filho AAB, Alvares BR, Palomari ET, Nanni L. Radiological determination of cranial size and index by measurement of skull diameters in a population of children in Brazil. Radiol Bras (2008) 41(4). doi:10.1590/ S0100-39842008000400006

27. MacLachlan C, Howland HC. Normal valu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pupil diameter and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in subjects aged 1 month to 19 years. 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02) 22(3):175–82. doi:10.1046/j.1475-1313. 2002.00023.x

28. Irving EL, Steinbach MJ, Lillakas L, Babu RJ, Hutchings N. Horizontal sac-cade dynamics across the human life spa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6) 47(6):2478–84. doi:10.1167/iovs.05-1311

29. Nashner LM, Black FO, Wall C III. Adaptation to altered support and visual conditions during stance: 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deficits. J Neurosci (1982) 2:536–44.

30. Steindl R, Kunz K, Schrott-Fischer A, Scholtz AW. Effect of age and sex on maturation of sensory systems and balance control. Dev Med Child Neurol (2006) 48(6):477–82. doi:10.1111/j.1469-8749.2006.tb01299.x

31.  Faulstich BM, Onori KA, Du Lac S. Comparison of plasticity and develop-ment of mouse optokinetic and vestibulo-ocular reflexes suggests differential gain control mechanisms. Vision Res (2004) 44(28):3419–27. doi:10.1016/j. visres.2004.09.006

32. Weissman BM, DiScenna AO, Leigh RJ. Maturation of the vestibulo-ocular reflex in normal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2 months of life. Neurology (1989) 39(4):534–8. doi:10.1212/WNL.39.4.534

33. Cioni G, Favilla M, Ghelarducci B, La Noce A. Development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rizontal vestibulo-ocular reflex in infancy. Neuropediatrics (1984) 15(3):125–30. doi:10.1055/s-2008-1052354

34. Huurneman B, Boonstra FN. Assessment of near visual acuity in 0–13 year olds with normal and low vi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Ophthalmol (2016) 16(1):215. doi:10.1186/s12886-016-0386-y

35. Mayer DL, Hansen RM, Moore BD, Kim S, Fulton AB. Cycloplegic refractions in normal children, ages 1 through 48 months. Arch Ophthalmol (2001) 119:1625–8. doi:10.1001/archopht.119.11.1625

36. Wiener-Vacher SR, Lecervoisier S. Balance Problems in Children. (2012). Available from: http://www.acfos.org/balance-problems-in-children

37. Borel L, Lopez C, Péruch P, Lacour M. Vestibular syndrome: a change in inter-nal spatial representation. Neurophysiol Clin (2008) 38:375–89. doi:10.1016/j. neucli.2008.09.002

38. Wiener-Vacher SR, Hamilton DA, Wiener SI. Vestibular activity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perspectives. Front Integr Neurosci (2013) 7:92. doi:10.3389/fnint.2013.00092

39. Besnard S, Lopez C, Brandt T, Denise P, Smith PF. Editorial: the vestibular system in cognitive and memory processes in mammalians. Front Integr Neurosci (2015) 9:55. doi:10.3389/fnint.2015.00055

40. Overman WH, Pate BJ, Moore K, Peuster A. Ontogeny of place learning in children a smeasured in the radial arm maze, Morris search task, and open field task. Behav Neurosci (1996) 110:1205–28. doi:10.1037/0735- 7044.110.6.1205

41.Jacot E, Van Den Abbeele T, Debre HR, Wiener-Vacher SR. Vestibular impairments pre- and post-cochlear implant in children.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9) 73(2):209–17. doi:10.1016/j.ijporl.2008.10.024

 

Copyright © 2017 Wiener-Vacher and Wiener.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CC BY). The use, distribution or reproduction in other forums is permitted,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licensor are credited and that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in this journal is cited, in accordance with accepted academic practice. No use, distribution or reproduction is permitted which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se terms.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未就此文章作过任何利益冲突声明欣纳希™Synapsys®公司提供了图片和视频,且帮助协助我们支付某些学术会议上演示某些测试结果的费用

 

免费读物

编辑:hyra Langhagen,德眩晕中心德国

审校Christoph Helmchen,德国吕贝克Luebeck大学,德国 

Ted Raphan,布鲁克林Brooklyn学院(CUNY),美国

Klaus Jahn,舍恩Schön诊所Bad Aibling,德国

*通讯

Sylvette R. Wiener-Vacher,

sylvette.wiener@gmail.com

orcid.org/0000-0001-9410-3884

专业章节_投稿神经科前沿杂志之“神经耳科学”章节

收稿日期2017年4月21日

采纳日期2017年8月8日

发表日期2017年9月7日

检索Wiener-Vacher SR and Wiener SI (2017) Video head impulse Tests with a remote camera system: normative Values of semicircular canal Vestibulo-Ocular reflex gai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Front. Neurol. 8:434.

doi: 10.3389/fneur.2017.00434

翻译:周晓芳 上海隆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译者按

本文中所述之法国欣纳希™Synapsys®公司已于2022年12月被意大利茵万笛Inventis公司(原“闻听”)全资收购,其产品 欣纳希™Synapsys® VHIT Ulmer甩头试验系统原产地也从法国马赛搬迁至茵万笛公司在意大利帕多瓦的生产基地。目前该产品正在申请中国《注册证》,估计在2024年第4季度获得批文。

 

版权©2017年所有人维也纳–瓦切Wiener-Vacher维也纳Wiener该文章为免费文献,如果满足《知识共享署名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CC BY)》条件。按照和公认学术惯例,允许他人在其他论坛使用或再印刷如果引用时标明该文章原作者或许可人和原出版杂志。否则,不得使用、或再印刷